首页

视频 国产 在线 女神

时间:2025-05-25 21:27:40 作者:专访乌拉圭牧农渔业部部长:乌中农业合作为南南合作开辟新路径 浏览量:33431

  中新社悉尼3月17日电 题:踏访澳中能源信息与需求响应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中新社记者 顾时宏

  3月16日,记者踏访了设在悉尼大学内的澳中能源信息与需求响应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下称中心)。该中心主任阿尔伯特(Albert)和副主任李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澳大利亚和中国在此领域合作具有巨大潜力。

当地时间3月16日,澳中能源信息与需求响应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主任阿尔伯特(中)和副主任李炜(左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澳大利亚和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合作具有巨大潜力。中新社记者 顾时宏 摄

  阿尔伯特介绍称,中心成立于2019年,集结了澳中两国优秀科研力量,致力于共同开发能源信息学和需求响应技术,以提高绿色能源的渗透率和可持续性,并提供高效、经济实惠且可靠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他说,中心成立后,根据项目规划和双方核心人员的专长进行了合作分工。澳方主要从事软件研究,而中方专注于硬件研究。具体而言,中心在用户侧开发了一种综合能源管理服务,激励用户参与需求响应,提高了市场渗透率,帮助用户节能并最多降低50%的电费。在电网侧,中心的方法可以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进而提高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和电网可靠性。此外,需求响应框架将减少因满足峰值负荷而使用褐煤发电产生的电量,大幅减少碳排放。

  负责技术业务的李炜教授告诉记者,中心的工作得到了澳大利亚工业、创新和科学部,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馆,澳大利亚科学院等多家机构的肯定。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心开发的资源调度算法被成功应用于当地医院重症监护室,有效分配了稀缺的医疗资源,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这项工作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

  谈及澳中科技合作的未来空间,阿尔伯特表示,以中心为例,双方在科技合作方面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清洁能源领域,两国可以共同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提高清洁能源在计算设备中的利用率,推动整个计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减少碳排放。两国还可以合作开发高度信息化的医疗辅助诊断系统,提高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李炜认为,双方应以类似中心的双边合作项目为依托,促进双方科研人员长期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培养更多高层次科技人才,为两国科技发展合作注入持续活力。此外,要着力推动合作项目落地,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真正惠及两国人民。

  展望新的一年,阿尔伯特对未来充满期待。他表示,中心成员将按计划访问中方合作伙伴,深化合作关系,推动项目进展。在悉尼大学的支持下,中心将进一步扩大与中国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构建更广泛的合作网络。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合作领域,促进联合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促进研究成果的商业化,最终造福两国人民。(完)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巴勒斯坦的“入联”历程

当下,“为博物馆奔赴一座城”成为年轻人出游新现象,火爆的还有各地博物馆的“花式”文创。近一周,上海博物馆店铺成交同比增长465%。上海博物馆之所以被网友调侃为今夏“博物馆的卷王之王”,正是因为前有波斯纯金展品,后有埃及法老抵沪,相关特展至今一票难求。由此带动上海博物馆的埃及展文创产品一个月被抢空4次,埃及猫钥匙扣、黑白猫靠垫、埃及展帆布包、木乃伊挂件等先后补货5次。

粤港澳合作建设南方先进光源

川港深化职业教育合作 为两地青年搭建多元化升学阶梯

阳隅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吸引多家果品龙头企业扎根当地,每年可为全镇增加100余个就业岗位。水果保鲜库和鲜果冻干基地平均每年可为全镇各村增收35万元。

港澳各界举办丰富活动迎国庆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灌溉专家欧阳赞教授带着同学们下地查看,仔细询问目前农作物种植情况、灌溉方式。“当地主要采用渠道灌溉,水利用效率较低,水库水源和种植结构单一。”欧阳赞建议采用“骨干山塘水源+微灌水肥一体化+精细管理”方式,在降低能耗、节约成本的同时,保证黄精关键生育期水肥使用量,从而实现黄精产业提质增效。

超5000列!前9个月阿拉山口口岸中欧(中亚)班列通行数量创新高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黄彪文对中新健康表示,根据我国相关规定,企业在获得有机转换认证后,通常需要2-3年的时间来完成土壤中农残、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代谢或稀释,之后才能申请有机认证。“拥有这个有机转换认证意味着企业已经在按照有机标准进行种植和生产,但不代表是有机产品。”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